清朝的宗室制度合理而公正

清朝入关以后,有鉴于明朝宗室分封过滥,过多。到了晚明犹如猪狗一样。成为国家的最大的包袱的缘故。所以在宗室分封上十分小心,在制度上尤为严格。明朝宗室就藩地方,而清朝宗室不就藩,一律养在京城,必须承认的是。在整个封建时代,在宗室就藩,袭爵,继承的制度上。清朝做的是最好的一个。可以说的上是完美的。

清朝的宗室制度合理而公正

清朝宗室爵位实际分为十二档: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皇帝儿子可以直接封亲王,也可以封贝子。从亲王到贝子基本上皇帝的子嗣。属于近亲宗室。贝子以下就属于次等和远亲宗室了。而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下就更低了。皇帝的儿子也可以过继到宗室(皇帝本家兄弟)为子,明朝宗室是世袭罔替。清朝是嫡长子继承逐辈递减。其他诸子以考封袭爵的方式继承。与明朝把宗室当猪养,不理政事不同。而清朝宗室是参与国家政务的,尤其是皇子更是直接处理国政入主军机处,带兵打仗。清朝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宗室五谷不分。这也许和清朝游牧民族出身有关。

清朝的宗室制度合理而公正

皇子封亲王很难,基本上就是一个贝勒。康熙成年的十多个儿子,封亲王也不过6人。不像明朝是个儿子就封王。清朝的爵位继承是逐辈递减世袭递降,就是一辈降一级,比如说你是亲王,只能有一个儿子袭爵。基本上是嫡长子(或者皇帝指认)只能为郡王,嫡长孙贝勒,再往下就是贝子。以此类推最后就是奉恩镇国公了。到奉恩镇国公保底。就是朝廷给你这一脉一份钱粮直到永远。袭爵以外的其他子嗣则必须通过皇室考封制度才能袭爵。宗人府对诸宗室皇子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袭爵就任。优秀者也是个不入八分辅国公,如果考试不合格,爵位还得更低。而宗室子弟若想从事科举就必须除爵才可以,清朝对于满人和宗室参加科举有着严格的限制。以免丧失清朝的“善骑射,熟弓马”的长处。可见,清朝始终铭记明朝宗室无能的教训。

清朝的宗室制度合理而公正

清朝的宗室爵位继承方面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清朝宗室爵位承袭的递降速度是非常快的。作为皇室宗亲,三辈下来除了当一个奉恩镇国公。从宗人府干领一份钱粮之外,和普通人旗人也没啥区别,而且清朝对于世袭罔替的亲王十分“吝啬”。最初只有开国八大铁帽子王,六个亲王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裕亲王硕塞。两个郡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封世袭亲王。直到雍正登基才晋封一个世袭亲王,可见清朝皇帝对此事的苛刻,清朝宗室始终处于朝廷核心地位。尤其是雍正登基以后,近支宗室始终处在军机处六部之内。到了晚清甚至做到了领班军机地步。由此也证明,在教育宗室的问题上,明朝远远不不如清朝。

清朝的宗室制度合理而公正

雍正登基以后,封弟弟胤祥为怡亲王世袭罔替。后来又到了晚年清慈禧年间,此时的清朝纲纪败坏,慈禧又以皇帝的名义加封了三家世袭罔替的亲王,也就是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而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整个清朝就这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其中传的最长的是睿亲王多尔衮。传爵11代,最短的就是庆亲王奕劻。就他自己一代。余下所有宗室在清朝立国二百余年最高也就是个剩下奉恩镇国公。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