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多尔衮携幼帝入关之后,开始时,八旗精锐半数多驻扎在京城,类似于禁军的性质;后来随着统一战争的步伐,于康熙晚年,在全国各大省会、水陆要冲、边疆海防,派遣八旗长期驻守,以控扼京师以外所有最重要的军事据点,并且构建为满城,驻扎在各地。

满城:清朝封建社会时期的“绿区”:

可能现在很少有人了解满城了,通俗简单点的述说就是类似于美国在中东某国所设立的“绿区”

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除八旗投充汉人不令迁移外,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住。——顺治

从顺治皇帝从盛京迁都到北京开启,京城就成为第一个满城,随后到了晚晴时期,全国一共拥有20个“满城”。是八旗子弟驻扎、生活的地方,也是清政府监视绿营、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

“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康熙

驻扎在各地的满城里的八旗子弟,其实是一个国中之国,不接受地方管辖、也不接受地方律法的约束,同时不与民人混居、不与民人通婚(包衣奴抬旗的就可以),也从不轻易出动。地方上治安剿匪等问题基本上全部交给绿营处理。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入关后迅速腐化的八旗子弟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发现八旗子弟的战斗力飞速下降了,甚至在剿灭三藩叛乱时,不得不仿明朝的卫所制度,设立“绿营”来作为主要战斗力使用。

造成八旗子弟腐化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作战思想

入关后的八旗相对明朝的人口基数来说太少了,为了能保障其“国人”的人口基数,在与南明、郑成功、大顺势力、地方反清势力的各种战斗中,满八旗的主要作用就是监视“蒙八旗”、“汉八旗”、或汉军(绿营前身),极少出现有满八旗直接参与的战斗。

这种思想导致了满八旗的子弟是极为惜命的,就如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兵围江宁城(南京)时,逼得八旗指挥官喀喀木就曾担心城中的百姓为郑成功充当内应,想要将江宁城内的百姓全屠杀了,只留下八旗军固守。

二、制度问题

早期的八旗腐化,多是为了惜命。八旗制度有个致命的问题,也是保障八旗军队战斗的因素:那就是出征时士卒、将军是要自备马匹、器械、粮草的。若是战胜还好,若是战败了,就不仅仅是丢掉性命,可能连家里的妇孺也会随之挨饿。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制度,入关之后的旗人,居住在满城里,出城是需要申报的,如限制出城二十里地外,或是迟归需要棉铃鞭刑等等。因此当时的虽然依旧执行“闲时为民”和“计口授田谕”制度,但内地满城的旗人是不事生产,只是享受每月的薪水和俸米。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些都导致了早期的旗人闲的无事,“自恃地方官不能办理,固而骄纵,地方官难于约束,是亦滋事常见。

康乾时期推崇的“国语骑射”——军队是最能接受新事物的一个组织结构,也是最保守的一个派系

康熙时期,清政府依旧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战争,虽然康熙皇帝在不断强调“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并诛杀了会制作火器的汉臣戴梓,但此时的清军因需要面对沙俄、准格尔以及南方的各种势力,在火器上依旧有所保留。

可是当到了雍正时期“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以及乾隆时期,甚至废除裁八旗义学,希望专心学习骑射。

其根本因素就是:满人的统治是八旗是寄生于汉法之上的;而八旗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封建军国主义制度

正因为如此,清朝统治时期,虽然火器的发展停滞不前,但依旧在其八旗军内部还保留着一定的火器力量(但晚晴时期,已经跟不上脚步)。

但由于乾隆皇帝的作用,使得八旗军及全国的军事力量的发展停顿。

清朝的官僚制度中,各部门的首脑均为满人所担任,在乾隆之前的历代皇帝中,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启,满人内部一直都保留着学习汉文化的学社——八旗子弟“全民义务教育”的景山官学和咸安宫官学,如和珅等就多出自于这些学院。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可当乾隆废除了这些学院之后,虽然乾隆在构建满族“想象的共同体”上是获得了成效,使得旗人中不管是满旗人,还是蒙旗人、汉旗人,都成为满人。

“满洲原以学习清语,专精骑射为要,近多借读书为名,转荒正业,所关甚重……嗣后务念满洲根本勤习清语骑射,断不可务虚名而舍正业”“满洲若废此业(骑射)即成汉人”——乾隆

但这种做法就导致了,乾隆之后的整个清政府内部,满人阶级固化现象。不再出现有如和珅、田文镜、李卫等下层旗人,通过各种晋升的手段,获得晋升。要知道,人在习武上是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时间的。而八旗是有定额的,余丁在没有缺额的时候,只能依靠少许俸禄来活命而已,怎么可能会习武、骑马、射箭?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晚晴时期,事实上,清政府也在不断培植八旗军事力量

一、为了活命,坚决抵抗的满城。太平天国摧毁了清朝的八旗力量

太平天国时期,由于太平天国的制度中有一条“诛杀清妖”,所以在太平军攻打城市时,旗人的身份不再是他们享福的通行证,而是追命符,除女子外多被屠杀。

所以这个时期,太平军攻打的八旗驻防要地时,满城的八旗多是坚决抵抗的,甚至是连女子都会上城作战。如镇江满城攻防战时,以及杭州满城将军在城破后点燃火药自焚。

甚至是为了能与太平天国对战,清政府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中,江北就是由八旗军所构成的,后来江南、江北两大营接连被李秀成攻破,导致了清政府的力量只剩余僧格林沁亲王这一支八旗军,清廷不得不将军权交给曾国藩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二、无才可提拔的旗人,是晚晴政府的哀歌

太平天国摧毁了清朝倚重的八旗军队后,清政府手中只有僧格林沁亲王这一支八旗军嫡系。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亲王虽然战败,但这支八旗军队并未消亡,真正消亡的是僧格林沁在剿灭山东捻乱时,根据史书的记载,首战时,僧格林沁统帅八旗马队3500人、步队2000人;绿营5000人共一万人,但是被击败了,然后从直隶古北口及内蒙古等地抽调八旗马步队2300人及绿营1500人增援。

在随后的四年剿“捻军”时,八旗将领恒龄、格绷额、伊兴额、伊什旺布等先后战死;侍郎瑞麟因战败被革职、富克精阿、精色布库等将领因怯战被军法处斩。

前面提到了乾隆废弃了义学,导致了八旗阶级固化;当这些八旗名将纷纷死后,晚晴政府发现整个清国的旗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那些勋贵旗人除了会遛鸟斗狗之外,有些除了会写自个的名字之外,其他字都不认得的现象。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三、太平天国之后,满清“中兴”二十多年,不断扶持旗人

自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剿捻战争后,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的陆海国防力量均交给汉人所统辖(这也就是有人建议曾国藩“黄袍加身”的来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发现帝国的京城里竟然有87毫米口径克虏伯大炮36门,70毫米口径克虏伯大炮60门,47毫米和57毫米口径的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共84门,3万支最新式毛瑟枪,曼里彻式来复枪等弹药无数。就连法军士兵都宣称自己的军队都没有装备有这么好的武器

在1903年后,有感于衰败的八旗,清政府开始请德国教官和日本顾问,参考德国、英国(日本是学习英国海军)的军队,想复制出一支全新的、拱卫皇室的军队来。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北洋新军第一镇、禁卫军和巡防营:

据说,当时清政府从500多万“国人”(旗人)中,抽调了22万人次,进行了军事训练,有约3万余人成绩“优秀”而被选了出来,构建成为北洋新军第一镇和禁卫军。

剩余成绩一般的,约有2万9千人被选了出来,组建成为巡防营的框架,然后从绿营、余丁、地方勇兵中选出了20多万人,组建成为巡防营。

但是巡防营中,高度怀疑是用来安插那些通过后门而来的勋贵子弟们,因为这部分人多喜吸食大烟、玩大保健,甚至为了保护自己祖上定下的传统(骑射),不惜诛杀了两名日本教官。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扶不起的“阿斗”——成也萧何败萧何

清廷入关后,直到倒台,清廷内部一直都没有国防军的概念,其军队组成一直都保留着八旗模式——旗主管辖(封建领主通过不同手段控制军队)的私军性质。

哪怕是强盛时期的雍正,在诛杀年羹尧时,其派遣的钦差大臣也是先想方设法夺下其兵权才能逮捕年羹尧,而不是通过一纸圣旨入军营就完事。

而前面提到的当乾隆废除义学,阶级固化之后,有钱的旗人多通过贿赂等形式获取实缺。这就导致了有能力无钱的上不了,无才的、吸大烟、玩大保健的废物在军营中比比皆是。

同时为了防止如同曾国藩因上缴权利后的下场,张之洞、李鸿章、甚至是袁世凯在内,都不断架空或排斥安插的旗人,而清政府也无能为力,就因八旗制度中“军政合一”。

因此当大革命爆发时,清政府能调动的军队,只有禁军那一万五千人,北洋五镇是袁世凯一手操办而成的,他早已经通过人事调动等操作,完全掌控了整支军队。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二、另外,这个时期,旗人人才断代是极其严重的

皇族内阁中的摄政王载沣、贝勒载洵等人,年纪轻轻,仅在贵胄学堂接受过两年教育。

领军的铁良、凤山等人,仅接受过传统中式教育,不懂西方领军方法。

而懂得的那几个,都是勋贵嫡子,如赵尔丰、良弼,却很快死于非命。

三、旗人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由于八旗是有定额的,只有正丁才能继承,余丁又不能经商、务工、务农,使得余丁的生活比满城外的汉人还贫困。

早在嘉庆时的天理教攻打皇宫时,邪教内部的攻击部队就有数十人是旗人身份。

而到了晚晴时期,除了那些勋贵嫡子们活得潇洒之外,其余的都是活得浑浑噩噩、备受鄙视、欺压。因此当日俄战争爆发时,东北满洲、蒙古各地的旗人都纷纷加入了革命党。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日俄战争之前,同盟会孙中山提出的纲要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日俄战争爆发后,孙中山就修改了纲要,改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甚至是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满洲的旗人就爆发了起义,对外宣称“将以响应南方,牵制北军势力,使清帝不敢东归!”直接抄了爱新觉罗的老家。

正黄旗鲍化南、刘纯一,镶黄旗张榕、正白旗喜塔腊·恒宝昆,其他满族人如恩溥、承志、文耆、赫舍里·松毓、萨克达·庆康、文采臣、赵凯、博经五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一个汉人,能获得东北王的权利来源,就因为爱新觉罗赋予他剿灭东北旗人的起义。(据说现今东北区域,除了爱新觉罗家族之外,其他的满人除了傲娇说下自己是旗人外,都不太爱理会爱新觉罗家族)

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