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灾荒时,为何百姓宁可啃草根,也不去河里捕鱼?

中国古代有很多所谓的“盛世”出现,距离现在最近的自然就是“康乾盛世”,这也是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下,社会发展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峰,然而这个所谓的“盛世”在英国访华使者马戛尔尼眼中,却是“居民大多瘦弱不堪,面有菜色,争相抢夺着我们抛弃的食物……”
可见哪怕是在所谓“盛世”之年,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们其实也依然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盛世尚且如此,其它的年代自然就更加了。尤其是遇到灾年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例如说旱涝灾害、蝗虫灾害等等,早在战国时期,政治家李俚就在《平桑法》中区分了灾年与丰年,其中灾年的区分标杆为“小饥,中饥,大饥”。
古代闹灾荒时,为何百姓宁可啃草根,也不去河里捕鱼?
小饥就是国家小部分地区人口遭遇饥荒,通常不会超过国家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中饥不会超过国家人口的二分之一,大饥则基本上覆盖了全部人口,不过历史上国家级别的大饥很少出现,但是地区性的大饥却经常出现,如“河北大旱,赤地千里,是岁大饥”之类的记载数见不鲜。
一旦地方性的大饥荒出现,那么就会有大批的灾民难民出现,他们有的人会逃难,也就是跑到其它地方去,如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但哪怕是逃难也不一定能够活得下去,总还有大量的人无法成功离开,他们靠吃什么生活下去呢?
在上世纪拍摄的古装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与五阿哥在看到很多衣衫褴褛,瘦成了黑骷髅架的百姓们在那里啃着一些草根,以及一种土壤,甚至有人为了草根而大打出手,小燕子特别生气,说吃土对身体不好,但其实已经到了那一个地步,又有什么人会去管对身体不好呢?
这种土的名字就叫做观音土,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它是寺庙中墙壁上的土,放在锅中炒制以后,可以让食用的人产生饱腹感,但其实它确实对身体很不好,因为无法消化,所以在灾荒年代,就有人明明很饿,但是因为吃了观音土,而把肚子胀得很大,最终把自己给活活饿死的例子。
古代闹灾荒时,为何百姓宁可啃草根,也不去河里捕鱼?
观音土与草根对身体不好,那么人们为什么不去河里捕鱼呢?毕竟我们小的时候,看河流中是有非常多鱼的,古代没有经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河流中的鱼只会更多,为何古人不去抓呢?原因其实特简单,但也很发人深省,所谓“灾年、饥荒”,那就是影响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巨大灾害。
在蝗灾、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下,河流中自然不会有什么鱼,甚至河中连水都没有,哪怕是河中有鱼,它的储藏量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容易就会被饥饿的人们给吃光,引起河流中整个食物链的崩溃,所以说河流中的鱼能够养活的人很少,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