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引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无数的人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而因为我国十分重视丧葬的关系,有一些条件稍好的人家,在亲人逝去之后往往会为其修建十分坚固的陵墓,并且在其中随葬大量的器物谓之曰“厚葬”,以此来表达自身的思念以及不舍之情。


厚葬之风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论语·先进》中就曾经记载:“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古代的一些墓葬便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中有一些在某些意外的情况下又会重见天日。

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学校发现古墓

01

在我国的安徽省一所学校内,校方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决定新修建一些教学设施,而就在工人施工时,居然意外挖出了一座古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工人在施工时,从土中挖出了很多的碎片,根据碎片的材质来看不像是近代的东西。校领导猜想不会真的有古墓吧,于是让工人停工,并立即通知了文物局。专家为了不耽误学校的施工进度,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里面挖出来一座单人墓,和两座夫妻合葬墓。原来这并不只是一座古墓,而是一个家族合葬墓。经过里面陪葬品的研究,专家确定这是清代的墓穴。他们一共从面挖出了两百多件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具有极其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中一个墓中还发现了一顶顶戴,由此专家判断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一名五品官员

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古墓

但是令专家疑惑不解的是,不但没有找到花翎,连顶戴上都没有发现插花翎的翎管。在清朝时期,官员所佩戴的顶戴,上面都会插上皇帝特赐的花翎。而顶戴和花翎虽为两个部分,但是也算是为一体,这是专家特别的疑惑的地方,这完全是不符合常理的。


02

就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当地的居民提供了线索,据说在清朝时期曾经有人考上了武举人,因为武功高强,被皇帝赐为五品侍卫。如果这是真的,那顶戴没有花翎就可以解释,当时的大内侍卫也是分为分等级的,一等侍卫为三品官,二等侍卫为四品官,三等侍卫为五品官。清朝时期的大内侍卫和文官不同,虽皆为五品,文官会有花翎,但是大内侍卫顶戴是没有花翎的。其中出土文物的中的弓箭,刀具也更加印证了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就是武举人。

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清代武举人

  • 所谓武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武艺的高低为评判标准来选拔人才,是与通过文化取士的科举制度相并存的一种制度。武举制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明清时期,武举制度才逐渐兴盛起来。


不同于人们对武举的认知,最初的武举除了要考试人们的武艺之外,还有着武学的考试,其中的武学也就是对于排兵布阵以及种种战斗思想的考察,从某种程度上看,武学的考察似乎比武艺更为重要。然而自从清代开始,武举制度更加注重武艺,而几乎完全忽略了武学的考察,这样的行为为我国近代军事的落后埋下了隐患。但不管怎么说,清代的武举人在当时还是具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当地也是受人尊重的。

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结语

视线回到考古现场,就在专家们集中精力进行考古发掘之时,一些自称墓主人的后人的村民拿着族谱赶了过来。对专家说“别挖了,这是我家祖坟”专家也是很惊讶,但是对村民所拿的族谱研究过后,发现他们真的是墓主人的后代,可墓葬已经挖掘了一半以上,倘若就此停下那么古墓将会受到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十分容易招来盗墓贼的觊觎。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扩建工作也已经进行了大半,也是不可能半途而废的。

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考古现场

后来经过文物局和墓主人后代商量,文物局承诺将会对武举人的墓葬进行异地重建,以供后人对其进行祭拜,如此一来三方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皆大欢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