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君王认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保持稳定的好办法?

有人说,德川家康说过一句话:“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句话是不是德川家康说的,目前已无可考。至少在德川家康留下来的著作和别人对德川家康进行记载的史料中,没有找到这句话。
这种情况,就相当于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必定震惊世界”一样,非常有名,但并没有具体的史料可以证明这句话出自拿破仑本人之口。
为何古代君王认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保持稳定的好办法?
德川家康画像
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这句话与日本笔记《本佐录》中说的“不要让农民有多余的财产”这句话有点相似。而《本佐录》据说是本多正信所著,而本多正信又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因此,如果《本佐录》真是本多正信所著的话,那么这句话出自德川家康的口中,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句话显然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产物。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的封建时代,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把老百姓与君王严重割裂开来。从来没有想过,老百姓与君王应该是一体的。
这种认识,甚至也存在于那些认为应该善待老百姓的论述中。比如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他把老百姓提高比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还有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了老百姓对于君王的双向作用。但是,就算是这样,其实也是把老百姓和君王割裂开来的,让他们处在一种对立的关系上。
为何古代君王认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保持稳定的好办法?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
由于君王一直把老百姓当成一个对立面来看待,因此,他们对老百姓的感情就非常复杂。一方面,君王需要靠老百姓来供养。老百姓如果不生产庄稼,他们也不会有吃的。另一方面,他们因为从老百姓那里攫取的食物属于不劳而获,因此,就怕老百姓看出这一点,就怕老百姓不满意,就怕老百姓暴动。所以,能够想办法让老百姓不暴动,稳定下来,就是君王们最想做的一件事。
如何让老百姓能够心甘情愿劳动,而又能保持稳定呢?中国古代君王们经常使用一种愚民政策。愚民,就是让老百姓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就很认命。认为自己之所以艰辛地活着,公子王孙之所以不劳而获,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女娲娘娘造人的时候,手捏的那些人就是贵族,用柳枝蘸着泥点扔出去变成的人就是贱民,这都是认命的表现。只要认命了,他们怎么还会闹事呢。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前文所说的,让老百姓没有多余的财富,这样老百姓也能够保持稳定。为什么呢?
为何古代君王认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保持稳定的好办法?
日本战国时期的百姓
首先,没有多余的财富,意味着他们至少能够有吃的,不会特别饿肚子。如果老百姓没有吃的,饿肚子,他们就会造反,揭竿而起。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实在很饿,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而但凡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也不会当亡命之徒。
其次,没有多余的财富,让他们想要去创造财富。每个人其实都是有事业心的,都是希望能够发家致富的。在能够填饱肚子的情况下,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发一点小财,积攒一些钱财养老,给儿女留一些基业等等。但是,老百姓如果真正发财了,他们又会想更高的目标,自然就会动荡不安了。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仅仅有点饭吃,也就是“半死不活”。显然。封建时代君王们这样做,其实就是把老百姓当牲口一样来看待,非常可怕,又非常可耻。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