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一名医师成长离不开病人,离不开所处环境,如一名医师一生中没有碰到过瘟疫,我相信他无从这方面经验,所有医学都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是无药可解的,预防疾病才是关键,要正确看待。

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对疾病的研究,对各种药物的开发试验以及对于防疫手段的实施是花费了大量生命代价而得来的;换言之,人类走到今天,科技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并非是一蹴而就,是一个典型的“时间换空间”的过程;

简单说,无论是“华佗再世”还是孙思邈、李时珍们,即使遇到来新冠肺炎都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因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无论是人力、物资以及现在的各种医疗设备都是“零”,只好是听天由命了;

中医对于现在人们通过科学或者说病毒分类学所称的“冠状病毒”没有描述;中医对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只有一个非常笼统的名称,那就是“瘟疫”;只是到了近代,人们才将它们细分为“鼠疫”“天花”等等疾病;

如果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遇上新冠肺炎,有办法治好吗?

换言之,中医研究的对象不是客观世界或者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是研究人体本身的“阳阳平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因此也就缺乏现代医学的“传染病”概念以及相应的“追根溯源”的方法——方法不对,当然是南辕北辙。

中医有“流行病”之说吗?中医会让你“戴口罩”吗?中医会不会消毒呢?“望、闻、问、切”不就是“近距离接触”吗?中医会让人们“隔离”吗?

流行性传染病的核心是“流行”和“传染”,只有通过现代医学的手段才能确定“源头”在哪里?是哪一种病毒所致?是通过什么样的病理来致人死亡(解剖)?而中医是没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

人类对某一种的恐惧从何而来?来自不了解,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只有“隔离”,然后尝试各种急救方法比如“呼吸机”“起搏器”等设备延续生命;而这些都是中医缺位的。

总之,只有现代医学加上强大综合国力以及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应对这些“流行性传染病”的瘟神!

(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