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诸葛亮,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在历朝历代人眼中,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仿佛在诸葛亮身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而《后出师表》中那句经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后代许多人的座右铭。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仿佛就是所有优点的结合体,但是人无完人,再好的人,总归是存在弱点的。而诸葛亮公认的宿敌司马懿曾用31个字完美点评出了诸葛亮的弱点:“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但是小编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从初出茅庐到千古一相,诸葛亮“被神化”的一生其实远比书中要精彩!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各种文学作品还是喜欢历史的圈子中,都兴起了一种“为古人翻案”的风潮,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现在的“千古一帝”隋炀帝,都被许多人拿出来当做经典案例来解析。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其实许多人了解到诸葛亮,大多是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知的,但这毕竟是小说,其中不乏许多喜剧元素,可信程度不高,以至于许多人提起诸葛亮时都嗤之以鼻,认为所谓的“诸葛亮吹”都是遭受了《三国演义》的荼毒,盲目吹捧罢了。究竟事实如何,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分析一下。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首先,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体现在它的军事实力上,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一点入手。虽然“六出祁山”过于夸大,但这并不是说在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屡次进攻曹魏。至少在这件事上罗先生并没有夸大其词,当时三国中的整个局面就是,蜀汉主攻,而曹魏主守。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据正史交代,蜀汉虽据有巴蜀之地,人杰地灵,但事实上当时的人口及资源不到曹魏的五分之一,而且我们都知道,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是不争的事实。而反观曹魏,先后降服乌桓、鲜卑,自然也锻炼出了能独当一面的部队,而号称诸葛亮“一生之敌”的司马懿更是股肱之臣。但就是如此强大的而曹魏,却只能固守诸葛亮的进攻,个中缘由,想必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从政治上看,诸葛亮作为朝中呼风唤雨的人物,在他北伐一去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内,蜀中却仍能秩序井然。反观曹魏和东吴,曹真和晚年的孙权都没少折腾。更有甚者,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还直接篡夺了整个曹魏!这么看来,诸葛亮在内政上的确有所造诣。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在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政通人和、遵守礼制、处事公道、为国尽忠。就连自己最欣赏的马谡,都因为犯下过错,军前问斩,以儆效尤。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政治清明,政权结构稳定。诸葛亮年轻时吹下的自比“管仲、乐毅”的牛,如今无一例外都实现了。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从经济发展上,诸葛亮也是才华毕露。在蜀中休士劝农、为了北伐大肆屯田,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虽然是为了北伐部队的军需给养,但也给蜀中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而且诸葛亮在后来兴建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那诸葛亮权力这么大,会不会是个贪官呢?只凭他对刘禅所说的“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并不能让人尽信。不过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曾派人查点过,他所言不虚。

“端推诸葛是完人!”这句由乾隆皇帝亲口说出的评价,是否能让诸葛亮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有所改观呢?

司马懿口中“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究竟如何评价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各位对诸葛亮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欢迎各位来评论区进行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