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我们在看清朝的宫廷剧时,常常会出现“奴才”两个字,你可能觉得奴才就是一个奴隶下人而已,但是在清朝官员们的眼里,他们都甘愿称自己为奴才,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但是在其他朝代,我们却根本不曾听到过奴才一词,这到底是为什么?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在明朝的时候,没有奴才,大臣们都称自己为“臣”,太监也有专门的称呼叫做“厂臣”、“内臣”,皇帝把他们各自的自称都规定好了,目的不过是为了增强自己统治的权力,巩固地位,所以我们在其他朝代的宫廷剧里根本看不到所谓的“奴才“
我们都知道,奴才是骂人的,有贬义和讽刺的含义,如果你自称奴才那不就是低人一等,让现代人觉得这不就是脏话吗?为什么在清朝还有人愿意被这样称呼?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奴才“的称呼其实在清朝并不是人人都能用的,皇帝对这一称呼是有明确的规定,只有满族的人面对皇帝的时候才能自称奴才,汉人的大臣们是不能这样称呼的,这甚至导致汉人的臣子有些羡慕嫉妒恨,就算你汉人功劳再大,官职比满族的人还高,你也不能自称奴才,因为你是汉人,是没有资格自称的。
这就是清朝人对“奴才“有一种莫名优越感所在之处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因为有了”臣“与”奴才“的对比才有了奴才们的优越感,自称为奴才的那一堆人心里都是十分喜悦的,因为只要是奴才就必然和皇帝是有一定关系的,前途自然也会一片光明,而且他们为了亲近皇帝,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奴才,还在奏折上特意写上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奴才两个字。
但是,要是汉人敢加上奴才二字,动辄就要受到杀头的处罚,因为这违反了皇帝的明文规定啊,你一个汉人凭什么自称奴才,你生来就是“臣“,不要想着高攀。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汉人自称了“奴才“让皇帝不高兴的,那就是雍正时期时高其位呈给皇帝的奏折中,使用了”奴才“二字,让雍正皱眉许久,不过只是把奴才二字划掉改为臣了,没有给他过多的处罚,其原因在于高其位其实并不是一个纯的满族人,他是汉军镶黄旗人,所以他不配称”奴才“。
说了这么多,你们应该能明白了,“奴才“在清朝不仅不是骂人的,而且还是含有褒义性质的词汇,满人只要用了“奴才”就会显得他们十分高贵,和普通的汉人不一样,他们好像显得天生就比汉人高上一等。
其实,在康熙雍正时期,对于汉人自称“奴才”,并没有过多的处理处罚,就像高其位一样仅仅一笔划掉而已,平常在底下也有汉人自称,旁人也是一笑了之,认为这话不过就是玩笑话,直到乾隆掌管王朝的时候,一旦发现汉人乱用称呼,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而且在乾隆时代,皇帝对于大臣们的自称有了明确的明文规定。满臣在奏请国事的时候,只能称自己“臣”,在和皇帝讨论私事的时候才能用奴才,这一规定对于汉人同样适用,平常的奏折都要称自己“臣”,上书关于皇帝私事的时候要说自己是“奴才”。
在清朝的初期,上三旗和包衣面见天子的时候,以奴才自称,其余的旗人想要自称奴才只能在面对旗主的时候才能自称“奴才”,到了乾隆时期,对这一规定又做了改动,只要是八旗的人面见皇帝都要像乾隆称自己为“奴才”。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关于为什么满汉两臣在乾隆时期都用“臣”一词称呼,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汉人和一个满人在考试中作弊了,需要奏请乾隆,所以上书时要写上自己名字,但是满族人称呼自己为“奴才”的时候,汉人没有加自己的臣子称呼,这让乾隆看到大发雷霆,直接下令之后无论是谁,奏请正事时必须要称自己“臣”。
皇帝给满人起了特殊称呼,说汉人不配,后成一个骂人的词
为什么乾隆如此重视“奴才”和“臣‘两个称呼,其实他在意的不是这两个词,而在意的是满族和汉人,他想要让满族人统一天下,使得天下更容易掌握在满族人手中,自然要把两类人划分开来,再加上满族人原本就脱离不了奴隶制度的束缚,所以乾隆才这么在意。
其实说来说去,原因还是因为皇帝们想要更好统治国家,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这么规定称呼的,不过你以为汉人们会稀罕“奴才”这个称呼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