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任君王,作为1个亡国之君,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却称得上是所有亡国之君中文采最高的君主。

好像这并不算是什么夸奖的话,李煜自身对书法研究极深,丹青之术也有自己的心得,但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高。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的诗词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词简单干练,能够在寥寥数十字中将要想表达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和其它的动不动就长篇大论的宋词不一样。也就是由于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因此 他也被后人称之为“千古词帝”。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杀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的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绝唱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就是其亡国后写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为这首词,触怒了宋朝皇帝赵光义,最后惨被毒杀。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为了李煜生前的最后一首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仍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这首词令人不忍卒读,为之泪下,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表现了1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最为人所称赞的两句了。无尽的愁苦涌上心头,直接抒情已无法表达,因此 作者使用了比喻。

在一问一答的设问中作者精妙地应用比喻,表达了心中的愁苦。究竟有多少愁苦?说不清,就好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的词,能够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前期的词,充斥着着皇宫的享乐浮夸之风,极其绮丽但尚未达到一流境界;后期的词,风格沉郁,充斥着着故国之思,言语精练,意境开阔,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格格不入”,影响了中国词史的发展。

李煜本人,对中国诗词的发展,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确实是中肯之言。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起笔漂亮,落笔惊艳!千古词帝!李煜实至名归!

即便早已过了千年,但依然能够在他的词里边,看见当初李煜眼中的此情此景,与他遥远而又寂寥的情感惺惺相惜,仿佛他所经历的,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深深地契合。

诗词,总是能用短短的几个字,把友情、爱情、人和人之间的温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那麼优雅的董卿也说:“每个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为什么还要读诗,读古诗有什么用?

其实现在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要读诗词?后面看到董卿老师的这些话才想到,读故事跟看电影上课学习的道理一样,就是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学习古人的智慧。

人们常说,读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一样,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从小爱古诗词的孩子,不但培养出了良好的气质,并且说话心态都特别好,做事待人都懂得礼貌,很使人喜欢。大人爱读故事,学会的是心态,古人的诗就是一个故事,怎么坚持怎么宽容他人,学习到的是智慧,到了现在也不过时。

李煜被毒死前,写下最后一首词,短短4句却催人泪下,成千古名篇

读古诗词是件很幸运的事,在感受韵律之美时,还能够了解诗词作者背后曲折婉转的故事,要是进一步挖掘历史,又会在故事背后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哲思道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