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阳节,你知道古诗里的“茱萸”是什么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王维的这首关于重阳节的诗知名度极高,也让不少人知道了诗中提及的重阳节习俗性植物——茱萸。但如今很多人都没见到过茱萸,你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知道茱萸长啥样吗?

茱萸是中药,药店有两种

何为茱萸?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云:“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

有民俗专家表示,古时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是因为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辟邪求吉,或佩戴在手臂上,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茱萸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到底长啥样?13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药店都有茱萸在卖,但却有两种茱萸:一种是山茱萸,一种是吴茱萸。

今天重阳节,你知道古诗里的“茱萸”是什么吗?

▲药店的山茱萸

在九龙坡区盘龙一家中医馆,记者看到,山茱萸有点像晒干的果肉,颜色微红,闻起来有点微弱酸味,而吴茱萸是小颗粒,颜色有点像干青花椒,闻起来有很强的浓烈的气味儿。

今天重阳节,你知道古诗里的“茱萸”是什么吗?

▲药店的吴茱萸

记者注意到,该店药箱上山茱萸根据2015年版《药典》标注:山茱萸,又叫山萸肉、萸肉、枣皮等,酸、涩、微温,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尿尿频,大汗虚脱等。吴茱萸也是根据2015年版《药典》标注:吴茱萸,又叫吴萸、药茱萸、辟邪翁、辣子等,辛、苦、热,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治呕逆、头痛、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等。

不少人认为重阳插吴茱萸

上述中医馆中医、老板吴奎认为,重阳节插的茱萸,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尤其是果实,入口极辛辣。与《神农本草经》对茱萸药效的记载一致。而山茱萸的枝叶和果实都没有浓烈气味,与古人所描述的“茱萸自有芳”“茱萸折叶叶更芳”“茱萸气烈”等并不相符。

另有史籍记载 “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而御初寒”,因此,茱萸虽然成熟时为红色,但是气味浓烈。据了解,其实吴茱萸在完全成熟后,果实也是红色的。

还有不少人分析,古人登高插茱萸或佩戴茱萸囊,如果没有浓烈的气味,就起不到“辟除恶气”的作用。记者咨询了重庆市中医院中药制剂研究所副所长杨敏,他分析,重阳节插的茱萸,是吴茱萸的可能性更大。

重阳节还有这些习俗——

1、敬老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登高“避灾”,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糕,从民俗意义上看,“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万事皆高”之说。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意义独特。

4、赏菊

重阳又称菊花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5、饮菊花酒

重阳节菊花盛开。古人不只是赏菊,还会用菊花泡酒畅饮。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菊花酒还有药用价值。

6、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一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