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一首诗歌能够历经沧桑传承于世,必定有其自身的魅力存在,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都背诵诗句,都往往只会背那些名篇名句,而对其他诗句不管不问。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只知上句,不知下句的情况。不得不说,“半句记忆“是非常不利于诗歌传承的。

因为,很多优秀但不知名的诗歌被埋没不说,只知道一章半句也很容易让人曲解诗歌的本意,比如“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诗歌。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很多人都以为下半句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以为这是一首艳丽的诗。其实,如果你真的知晓“色不迷人”真正的下半句,或许就会感到很尴尬。

为何会这么说呢?因为此句诗的下一句,其本意和人们的理解相差太远,差十万八千里也不为过,说出来还有可能不被人相信。


“半句记忆”方式


说起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诗歌绝对处在顶峰位置,那些由古人创造出的华丽诗篇,历经沧桑,经久不衰,李白、杜甫无论放在哪一个时代,都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诗歌,不说可以倒背如流上百首,至少每个人还能背诵几十首耳熟能详的诗歌。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逐渐忘记这些经典的诗歌了,甚至还出现了只记一句诗歌的现象。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可又有谁知道前一句“读书不觉已春深”呢,这两句诗歌皆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


它们的意思就是时间是很宝贵的,要珍惜时间读书。只是,后来人们渐渐忘却了第一句,才有后来“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俗语,而“读书不觉已春深”就只能埋没在历史里了。《白鹿洞》被人遗忘的故事还算好的,毕竟惜时的精神已经流传下来,而有的人。


可是,有的诗词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比如“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诗是慈禧写的。


由此可见,只记半句诗歌真不算一个好现象,能够不曲解原本的意思还好说,如果连原本的意思都忘了,那对于诗歌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曾经,“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话,很多人都能顺口说出“酒不醉人人自醉”,上下两句连起来,一股艳丽之气由然而生。

事实上,如今很多所说的“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其实和这句话原本的意思相去非常远。我国古代的诗人,虽然不乏有一些“开放”之辈,但一般也不会写出这般“艳诗”。

只是,因为“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一句古诗,不管是原诗还是作者,实在是太小众了,所以后人才会慢慢曲解这句诗的意思。

其实,如果人们能将“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全诗读完,想必会为自己之前的歪解,而感到非常的尴尬。

“色不迷人人自迷”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出自清代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看完黄增这首诗的全貌之后,肯定会有人大呼“上当受骗”,这首诗不就是把俗语全部杂糅在一起了吗,怎么能称得上是诗歌呢?

可实际上,从组句方式上来看,黄增这首《集杭州俗语诗》应当算是“集句诗”。顾名思义,就是把前人的俗语、诗句拼凑在一起,使之更有新意。

很多人会觉得“集句诗”创作简单,可实际上,想要创作一首合格的“集句诗”非常困难。就拿《集杭州俗语诗》来说,很明显,这是一首表现才子佳人的诗歌,尤其是前两句诗词。

“色不迷人人自迷”单看起来虽然充满艳丽之风,但如果加上后一句“情人眼里出西施”,整首诗的意境一下子就上来了。

想想有这样一个女子,诗人对她一见钟情,因为对女子非常陶醉而痴迷,觉得女子貌如西施,这便是这首诗第一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因为我痴情于她,所以她哪里都是美的,她好不好看我都喜欢。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再来看诗篇的后半句,“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无非就是两个人因为缘分,才能跨越千里相识吗。

但后半句的“三笑徒然当一痴”,就没有那么好理解了。所谓“三笑”,是出自《聊斋志异》,讲一个书生因为一位女子的三笑留情,两人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同时,这也是黄增自己写就的一句,黄增在最后讲三笑当一痴,也是着重再讲自己对于女子的痴情,这才是“色不迷人人自迷”的真相。

不得不说,黄增这首《集杭州俗语诗》看似简单,可若不能将全文的意思理解透彻的话,也许还真曲解了黄增的本意。

不过,若真要把各个句子拆开来看,也不失为一种情趣,毕竟其他三句也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来源。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诗歌里的感情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非常奇怪,如果把诗歌中的每个句子单独拿出来分析,会是一种意思,如果把全诗结合起来阅读,则又会有另一种意思,黄增的《集杭州俗语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史料考证,“色不迷人人自迷”最早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文中写一个公子为了讨好女人,不惜为其散尽家财,冯梦龙评价这种行为是“色不迷人人自迷”。

这和黄增想要表达的感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女子的一种痴迷之情,黄增在自己诗中引用此句,就是为了表达:我不是对你的美痴迷,而是因为痴迷于你,才觉得你美。

而第二句“情人眼里出西施”,正是黄增对先前表达的痴迷之情,最好的诠释与升华,纵观整个文学史,似乎也只有黄增,能将这句俗语运用的不落俗套,着实难得。

“有缘千里来相会”出自宋代《张协状元》一文,后来又被施耐庵原封不动地放进了《水浒传》。

古诗歌中,“色不迷人人自迷”的后一句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它主要是写宋江见到多年未见之老友的心情,黄增则在诗中对这句话做了新的诠释,写与女子的缘分很深,所以才能见到面。

最后一句“三笑徒然当一痴”,虽然是黄增的“原创”,但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主要就是写之前的痴情都是幻想,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西施”。

然而,如果没有这最后的一“痴”,整篇的行文脉络瞬间就散了,换句话说,我们很难分析得知黄增究竟写的是什么。

由此看来,想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不仅要去仔细斟酌每一句诗词的含义,还应该要将各个句子联结在一起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去把握诗人的意图。

如此,才能更好的传承诗歌文化,绝不应该只关注诗中有名气的句子,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