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中国人评价某一个人的政绩卓著,地方安宁,往往会使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八个字,以表示在某个官员或者是帝王的管理之下,他所管辖的区域呈现出道德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充足。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便是唐朝的玄宗皇帝李隆基,他晚年的昏聩虽然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但并不妨碍他壮年时期治理的唐朝,呈现出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所治理的唐朝,就是典型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场景,物质生活极度丰盛的唐朝人此时根本不会想到偷盗之事,这大概就是古书上所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吧!

除了帝王的治理之外,一些地方性的长官治理地方的政绩卓著,也往往会被史书冠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的赞誉。例如商周时期的诸侯国西岐,在周文王的治理下便出现了这个场景,周文王甚至还为中国文学贡献了“画地为牢”这样的典故。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地方太守也做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然而,他的母亲在了解了所谓“路不拾遗”背后的秘密后,并没有为儿子的政绩感到骄傲,反而嚎啕大哭并叫家人准备墓地和棺材,过了没多久果然如这位母亲所料——太守被杀了。

这位太守在治理自己的治所时,当地的百姓确实相当有道德,在这个辖区内数年没有任何作奸犯科的行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确实相当明显。

这位太守就是西汉时期的严延年,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官吏,最终被人举报受到了“弃市”的惩罚,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为何他治下的百姓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他本人反倒会被人举报呢?严延年之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还要从他的经历慢慢将起。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弹劾托孤重臣

在讲述严延年之前,先要阐述汉昭帝之后两位相当重要的人物:霍光和刘贺。霍光是何许人也?他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后来几乎成了汉朝的实际掌握者,尤其是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之后,他更是两次另立新帝。

而刘贺是何许人也?他本是汉武帝刘彻的爱孙,他的父亲是第一任昌邑王,其后刘贺世袭了昌邑王的爵位。在汉昭帝去世之后,刘贺被霍光等人迎入宫中成为帝王,但仅仅在27天之后就遭到了废除,此后又被贬为海昏侯。

那么海昏侯刘贺、托孤大臣霍光与酷吏严延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海昏侯刘贺是严延年的女婿,而托孤大臣霍光废除了刘贺的帝位。虽然严延年本人的官职并不大,他早年间在丞相的府邸系统地学习了西汉当时的律法知识,不久之后便担任了侍御史的职位。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但就是在公元前74年,托孤重臣霍光等人的“废帝”行为引起了严延年的不满,为此他公然上书弹劾霍光:

“擅自废立皇帝,罔顾君臣上下礼仪。”

然而严延年毕竟是一个小官,他所上的奏折根本没有人理会,但朝中的群臣却因此事开始远离他。汉宣帝刘病己继位之后,严延年又公开弹劾了大司农田延年,说他公然手持兵器冲撞汉宣帝的马车。田延年正是大将军霍光的得力助手,这件案子很快就有了戏剧性的反转,严延年被御史中丞反咬一口,最终成为了亡命天涯的逃犯。

总而言之,严延年得罪了大将军霍光以及他的党羽,直到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大赦天下才得以死里逃生。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本是儒生,却效仿法家商鞅

那么,一介小吏严延年与大将军霍光之间的恩怨,与他个人的死亡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68年,大将军霍光因年迈气衰去世,在随后霍光的党羽以及家族遭到了汉宣帝的清算。而公元前61年到公元前58年,严延年才渐渐地从当年弹劾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且跟随当时的强弩将军许延寿一起攻克西羌,随后便因为战功被封为了涿郡太守。

可以说,严延年的官场生涯是相当不幸的,但这一系列的事件也充分暴露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班固在《汉书·酷吏传十六》评价严延年:“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虽子贡、冉有通艺于政事,不能绝也”,班固将严延年比作子贡和冉有,是有所指的。子贡这个人除了多才多艺之外,还相当擅长与经商,“端木遗风”指的就是商业。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而冉有这个人更是擅长理财,他还曾经帮助季康子改革了田地赋税,但因此遭到了孔子的批评。严延年是儒生当中的子贡和冉有,意在指明他这个人实际上有着鲜明的改革的法家的思想。事实上,严延年确实和秦国时期的商鞅一般,相当推崇“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当然了,严延年的专业是法律,他所担任的官职大都也是律法方面的。

当时的涿州郡流传着一句话:“宁可得罪皇帝,也不可得罪豪强”,也就是说地方豪强实际上是涿州的控制者。为此严延年采取了相当惨烈的管理办法:他一上任就以残酷的法律条文杀了数十个人,这很快就震慑了涿州地区的豪强,并且用铁血的手段维护当地治安,稍有作奸犯科或者犯错误的,都要施以严惩。

在酷刑之下,当地渐渐地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这是严延年仕途上的第一次成功。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身死人手,是天命也是人祸

汉宣帝刘病己相当高兴,为此还特意赏赐了严延年黄金二十,并且将他升为当时“三郡之一”的河南郡太守。严延年到达河南郡之后,仍旧采取相当峻烈的方式去管理,尤其是他对于地方豪强的打击,可谓是相当残暴的高压统治手段。

在这种高压的氛围之下,河南郡很快便出现了与涿州郡一样的场面,百姓们“遵纪守法”是非常真实的写照。就在严延年洋洋得意的时候,他的母亲开始看出了事情的问题,并且开始劝说自己的儿子。说道:“地方的长官应当爱民如子,如今你这般严刑峻法,恐怕将来有性命之忧啊!”

不过严延年对于他母亲的劝告不屑一顾,继续实行着他杀人立威的办法,为此当地的百姓私底下都称他为“屠伯”。严延年的母亲见劝告自己的儿子无效,于是便哭着返回东海老家,并且对他说:

“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严延年母亲的意思相当明显,儿子必定会被人杀死,我还是先回老家为你准备墓地吧!果然,严延年在一年之后就被人告发,告发严延年的人正是他自己手下的府丞。

这位府丞告发的手法也是相当蹊跷的,他为了让朝廷相信自己的告发,竟然在递交奏折之后便转身自杀了。汉宣帝刘病己果然震怒,以“不道”的行为处死了严延年,严母为他在老家东海修建的坟墓果然派上了用场。

因为严延年目前的开明,严延年五个兄弟都没有受到波及,他们都在不久之后成为了大官,因此严延年的母亲也被人称为“万石严妪”,意思就是说他们家加起来的俸禄有一万石那么多。

严延年之死是必然的,这是他逃不脱的天命,当然了,这与他本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一场人祸。严延年按照法家“严刑峻法”的方式去治理辖区,在今天看来显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这是相当不现实的。

太守治理期间,百姓遵纪守法,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儿大祸临头了

尤其是严延年得罪了地方豪强,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这些人,加上他本人与海昏侯(汉废帝)刘贺之间的关系,使得汉宣帝本人对他也是极为忌惮。或许严延年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但是他的办事方式着实错误,当年的商鞅以酷刑立变法,结果下场凄惨,严延年就是如此。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