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守城的一方为什么不用石头堵住城门?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地方才有城。城的造价是非常高的,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建成,所以只有都城、军事要冲、经济中心才建城池。直到国家不断的大一统,国力持续增强,人口基数升高,中型城市开始变多,国家为了保证税收、政体不被民变、军变影响,建的城池才相对开始多了些,但质量也更好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等级森严的,城市也一样,开始时分为王城、都城、邑城,后期人口、经济的变化城市的功能性也不断增强。由于城市等级不同,城墙的高度与厚度也有很大差异,像天安门城墙高三十米,一般重要城市的城墙也有十二米,最差的六米城墙时代就太往前了,城墙的厚度也从十几米到三十几米不等。而城墙的厚度就是城门的厚度,绝不是大家想象中门板的厚度。而且随着战争经验的积累人们又在城门外建了瓮城,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城门。

古代打仗守城的一方为什么不用石头堵住城门?

用石头堵门,很早以前就有。

古人会制作一种巨石,刚好能堵住城门,平时用绳索吊起来。打仗的时候,可以像闸门一样放下来。堵住城门。古代打仗守城的一方为什么不用石头堵住城门?

孔子的父亲孔叔梁纥,是鲁国三虎之一,著名的勇士。公元前563年的一次战争中,孔叔梁纥随诸侯军攻打逼阳城,逼阳人故意打开城门引诱敌军入城,然后突然放下巨石闸门,想要把诸侯军困死在城里,来个瓮中捉鳖。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孔子他爹站了出来,用双手举起巨石闸门,诸侯军得以逃脱。不得不说,孔子他爹是真的猛士。

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用巨石堵城门是可行的。但巨石必须可以控制移动。要不然就活活把自己人困在城里了。

关于守城,古人有一个很出人意料的观点。那就是守城时,关城门不如开城门。

古代打仗守城的一方为什么不用石头堵住城门?南宋大臣陈规,非常善于守城。当过顺昌府知府。著名的顺昌大捷,就是在刘琦和陈规的共同指挥下完成的。陈规对当时的守城战进行了总结,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守城录》!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观点,那就是守城时,必须大开城门!

开城门,可以威慑敌人,使敌人摸不清底细不敢贸然进攻。(类似于空城计)。

开城门,方便我军随时杀出城外,对攻城之敌进行逆袭,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陈规在作战中这一招屡试不爽。古代打仗守城的一方为什么不用石头堵住城门?

如果守城时,紧闭城门。就是向敌人示弱,让敌人有恃无恐。而且不利于我军出城偷袭。

关闭城门尚且有这么多弊端。用石头堵死城门,更不可取。无异于自缚手脚,坐困愁城的结果,只能是城破人亡。只有不断主动出城袭击,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赢得最后的胜利。

因为把城门堵死以后,敌人进不来,自己也不出去。相当于自己把自己困死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这一步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