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是中国历任封建王朝的一个共性,为了皇帝的宝座,历代封建王朝,皇室子弟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弑父、手足相残的事情屡见不止。
如:隋炀帝杨广弑父杀兄;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逊位与李世民;清世宗雍正参与九子夺嫡事件,在继承大统之后,对于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大多数都遭到清算,不是被终身幽禁,就是被迫害致死。
同样的案例,发生在大明朱家王朝,即使朱祁玉在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主动退位,还政与朱祁镇,朱祁玉也同样难免一死的命运。
明代宗朱祁钰
其一、无情最是帝王家。
朱祁镇原本作为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在经历土木堡之变后,成为瓦剌的俘虏。大明王朝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明代宗朱祁钰
当时瓦剌的大军已经完成对大明京都的包围,随时都可以发起对大明京都的进攻,面对这种情况下,郕王朱祁钰继承大统。我们常说特殊情况下,特殊对待可以理解。
然而,当大明王朝打赢京都保卫战之后,瓦拉也同样看到无法拿被俘虏明英宗朱祁镇,要挟大明王朝,索性释放明英宗朱祁镇还朝,这样还可以以此为借口与大明朝王朝停战谈判,提供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明代宗朱祁钰对于释放英宗归国事件并不高兴,这可能对于自己皇位构成威胁。
《明史列传58》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然而,当明英宗朱祁镇回到大明朝之后,体现出来的“无情最是帝王家”;皇权至上,神圣不了侵犯。
这一点,我们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的记录可以看出:
《明朝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明代宗朱祁钰为了确保自己皇位稳固,将已经追曾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软禁于南宫,这一软禁就是漫长的七年之久。
为了防范软禁的明英宗朱祁镇与外界取得联系,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明英宗朱祁镇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强锦衣卫防务,严密监视英宗的日常起居,就连给明英宗朱祁镇送饭,也仅仅只能通过专门的小洞递入,甚至明英宗朱祁镇下令将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以达到彻底断绝英宗与外界的联系。
被软禁的明英宗朱祁镇
而被软禁的明英宗朱祁镇的日常生活苦不堪言,时常吃饱都成问题,为了改善明英宗朱祁镇被软禁的生活,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亲自做女工,托人变卖,以补贴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活。
另外一点也彰显明代宗朱祁钰对于皇位十分迷恋。
景泰三年,明代宗朱祁钰为了确保一脉世代为君,执意坚持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同时追曾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
朱祁钰先是试探司礼太监金英。
景泰二年的一天,他对金英说:“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可是金英却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朱祁钰说的太子生日,是朱见济的生日。金英回答的太子生日,是朱见深的生日。
金英,原本作为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太监,在明成祖末年时期,金英当时大约年仅三十余岁,就被任命为升任礼太监右监丞。之后,经历仁宗、宣宗、英宗,到英宗时期,撤掉了金英的礼太监职位。代宗即位后,又给予金英官复原职,朱祁玉本以为金英会感恩,没想到金英如此刚正不阿。
而后,朱祁钰以贪污的借口,把金英给下狱。
司礼太监金英这里吃了闭门羹,朱祁玉仍然不死心,先去请示孙太后,告知自己改立皇太子的想法,孙太后没有任何反对,也不予支持,沉默不语。
而后,朱祁玉在身边的太监提示下,通过贿赂朝廷的大臣,于谦为首的大臣与孙太后在沉默不语,最终,朱祁钰废除皇太子朱见深,册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明代宗朱祁钰这些行为,颇让后人诟病,有损英明之主的称号。
其二、明代宗朱祁钰继位名不正、言不顺,明英宗朱祁镇七年软禁仇恨。
自古我国封建王朝讲究名正言顺,特别涉及封建帝王的皇位传承问题,更讲究名正言顺继承性。
明代宗朱祁钰作为大明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得益于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对待。
当年,瓦拉的十万大军包围京都时,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的情况危机之下,大明王朝需要一位能够临时决断的国家备选指挥人选,当此之际,在于谦等朝臣的支持下,劝服孙太后,明代宗朱祁钰得以继承大统。
虽然明代宗朱祁钰皇位得到孙太后的批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期,就曾经在《明祖训》中,明确所立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
“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来自于《明史·外戚》。
因此,当时英宗仍然在世,英宗没有明确的诏令传位于明代宗朱祁钰。而且当时英宗有官方确立的皇太子朱见深,作为皇储的继承人,即使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明代宗朱祁钰皇位得到孙太后的默认与朝臣的支持,从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法中,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仍然被视为:名不正、言不顺。
明英宗朱祁镇
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镇的眼里,明代宗朱祁钰仍然视为乱臣贼子。
英宗复辟后,给与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而明代宗朱祁钰去世后,按照亲王的礼节葬与北京西山,因此,明代宗朱祁钰也成为大明王朝迁都北京城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朝帝王皇陵的皇帝。
因此,从以上英宗对明代宗朱祁钰的惩戒,可以看出英宗对于明代宗朱祁钰的仇恨有多深。
另外,七年的软禁之仇,不可不报。
在英宗归来之后,面对其弟明代宗朱祁钰。虽然英宗已经被代宗尊称为太上皇,但是此可英宗已经归来,明代宗朱祁钰理应还政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
其结果,明代宗朱祁钰不仅不还政于英宗,而且将英宗软禁于南宫,名义上为软禁,实则与囚犯无意。
一方面,明代宗朱祁钰不仅加强了南宫锦衣卫的人数,把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英宗的食物仅仅只能通过一个专门的小洞递入。
另外一方面,软禁英宗南宫周围的树木被明代宗朱祁钰下令全部砍伐掉。而英宗最基本的生活食物都时常得不到保障,还要靠自己的发妻亲自编织女工,变现之后来维持自己被囚禁的日常生活。
再者,明代宗朱祁钰方法设法通过废除皇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明代宗朱祁钰这一做法,无异于明摆要饿死或者囚禁困死英宗,以达到巩固皇位的目的。废除皇太子朱见深,一方面除了可以确保皇位可以传位自己后世,另外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英宗的后人对于自己死后的清算。
明英宗朱祁镇经历七年被囚禁的生活,生命时刻都受到威胁,这种仇恨,让明英宗朱祁镇会如何放掉明代宗朱祁钰。
因此,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英宗岂能轻易放掉明代宗朱祁钰。
其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历代封建王朝,封建帝王都讲究“授命于天、皇权至上、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想触碰皇权的人物,都会被视为谋反罪,被处以极刑,而且会被诛灭九族,牵连甚广。
这是最能体现皇位独尊之处。
即便是皇家,威胁到皇位,都会被皇帝无情的给予灭族。如: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除了皇太子刘据被处死,刘据的儿孙府邸人员,不是被诛杀,就是被流放充军,皇后卫子夫被逼自缢,凡涉及参与刘据“起兵政变”的人员,都被逮捕砍头或者充军。
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最能体现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放到大明王朝,当英宗在土木堡之战后,成为俘虏,明英宗朱祁镇临危即位,打赢北京保卫战。
然而,一年后,瓦剌归还英宗还朝,在面对明代宗朱祁钰时,大明王朝出现两个皇帝,俗语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便明代宗朱祁钰主动退位给英宗,自古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加上英宗在被俘期间,经历各种磨难屈辱,必然会成长很多,为了彻底斩草除根,明代宗朱祁钰岂能有活命。
明英宗朱祁镇
这一点,在英宗复位后,短短一个多月之后,明代宗朱祁钰离奇的去世了,最能体现出来,此刻的英宗已经深知帝王之术。
总结: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即便朱祁钰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也难逃一死。
在封建王朝中,皇权一直被历代封建帝王视为授命于天、皇权独尊、皇权神圣不可侵犯。朱祁镇即便临危即位,但是从根本上,已经触碰了英宗的红线。何况,在面对英宗还朝之后,明代宗朱祁钰同样不是为了确保自己皇位稳固,不仅软禁了英宗,而且长期使英宗处于封闭独立的南宫之内,英宗生命时刻受到断粮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明代宗朱祁钰废除皇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除了确保皇位传承自己这一脉之外,更可以从根本上确保自己即便驾崩之后,也不会遭到后继之君的清算。从这两点,难道不体现出明代宗朱祁钰对于皇权的贪恋吗?
因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在经历多次挫折磨难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镇,已经深刻领会并且熟练运用帝王之术,自然,即使在面对明代宗朱祁钰主动退位,也丝毫不会心软,必然会斩草除根,彻底铲除明代宗朱祁钰。
紫袍玉带石/双带料—石雕月饼—俏色雕刻,中秋送礼必备
楼主+V
定制、来料加工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