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的拼音(元稹怎么读)

近来“渣男”似乎成为一个常见词汇,这其中有一些社会学、性别研究的话题,这不是老汪的专业范畴,便不多作评论。不过,倒是不止一人和老汪讨论过历史上的“渣男”,其实也就是聊历史上的名人情感八卦,与今天聊明星八卦一样,茶余饭后的消遣。

在历史上的著名“渣男”队伍里,元稹(zhěn)这个名字被提及的频率很高。老汪直到读大学的时候,还只知道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白居易一起在文坛上发起了“新乐府运动”,这是唐诗的一次革新,丰富了唐诗的风格和内容。而当网络流行之后,老汪逐渐了解到元稹的一些风流韵事。直到今天,因为这些风流韵事,元稹被定为“渣男”,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元稹”俩字,就会看到知乎上的热门话题“元稹为什么被称为渣男”。

怜渠直道当时语 | 唐代诗人元稹(一)

百度截图

这大概是今人认识古人,随着时代变化,看法也不断变化的明显例子吧。元稹还是那个元稹,形象却高低不同。因为人们提及元稹的渣男形象多了,老汪决定去看看学者们如何认识元稹,与网上那些各类写手的看法有什么异同。

恰巧老汪前些天看到一篇写林徽因、梁思成建筑学成就的文章,文中批评现在的人只知道讨论林徽因是不是“绿茶”(这又是一个最近常见词,与“渣男”相呼应),而忽略了前人在乱世中的坚持与贡献。老汪在读到学者们对于元稹的生平经历、政治思想、文学创作所作的研究之后,感到“渣男”一词不足以概括元稹,或许我们回到典籍的记载里,可以认识一个更立体的元稹。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陆续聊聊元稹吧~

一、没落贵族家的才华少年

元稹是鲜卑人,姓拓跋。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北魏的都城迁到洛阳,元稹的祖先也跟着迁到洛阳。北魏的改革主要是汉化,其中把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人姓氏,例如皇室的拓跋氏,改姓元。元稹是北魏昭成皇帝的第十四或十五代孙。因此,元稹是北魏皇族后裔,因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所以元稹也自称是洛阳人,这是以祖先的所居地为原籍。

元稹的六世祖元岩,是北周的大臣,在隋文帝取得北周政权之后,元岩也做了隋朝的高官,官至兵部尚书,还封了爵位。元岩地位显赫,因而被赏赐了长安万年县靖安坊的一座宅子,这座宅子成为元稹家的祖宅,元稹在大历十四年(779)出生在此。

这样显赫的先祖家世,到元稹这里用处就不大了。元稹的祖辈只做了些小官,元稹的父亲仕途稍有得志,却在元稹八岁时就去世了。古代,母亲无法出去工作,家庭全靠父亲支撑,所以一旦父亲去世,家里就境况艰难,因此古人说的“孤儿”特指父亲去世的孩子。

显赫的家世和窘迫的现状,让许多研究元稹的学者猜测,这是元稹发奋读书并希望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主要原因。虽然古代的女性无法在职场施展才华,但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少早孤的家庭,母亲的教育尤为关键,由此还形成了“良母”的传统。

我们最熟悉的大概是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的孟母(孟子的母亲),还有给儿子背上刺“精忠报国”的岳母(岳飞的母亲,不是女婿喊的那个岳母……)。元稹父亲早亡,显然家庭的维持和孩子的教育全靠元稹的母亲。元母郑氏出身官宦人家,知书识礼,善于治家。

元稹家的家庭情况还比较复杂,元稹的哥哥有些是同父异母,父亲离世,加上复杂的家庭情况,郑氏带着元稹和元稹最小的哥哥元积搬到凤翔,依靠娘家讨生活。单亲妈妈在今天的社会都会非常艰难,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呢?元稹家太穷了,没法请老师教书,只能由郑氏教孩子课业。

怜渠直道当时语 | 唐代诗人元稹(一)

元稹像(图片来自网络)

唐代科举,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进士科则是综合考察各项技能如文学创作、政治理论等。进士大概相当于素质考试,且录取人数很少;明经则相当于知识考试,录取较多的人。所以明经比进士好考很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俗语,即三十岁才考中明经已经年纪很大了,五十岁考中进士都还算年轻。

郑氏的教育比较成功,元稹十五岁就考中明经科。所以老汪推测,郑氏的家学是崇尚儒学的,对经典很熟悉,也很有应试技巧,放到今天,郑氏说不定能成为高考名师。元稹为今天人熟悉的是诗人的身份,少年时他的诗歌创作则是跟随姨妈的儿子(表哥)、姐夫学习。

元稹家虽然已经没落,但仍有着旧时贵族的一些体面。例如元稹的父亲、元稹自己,有了俸禄却不置办田产,因为家中的祖训,是希望子孙不要因为家产而懈怠,不好好做人做事,故而以“俭贫”传家。学者就此认为,虽然元稹和他的好友白居易一样,都要靠当官养家糊口,但白居易对自己的官职比较随遇而安,而元稹特别想要在政治上有所追求,想在中央做官,挽回家族的荣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