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败也萧何)

败也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萧何、韩信、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这三个人中,萧何封相、张良退隐、韩信身死,结局各不相同。其中,因为韩信为萧何向刘邦举荐使用,后又为萧何引进宫廷所杀,故称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这句话是有明显的错误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一、韩信的成功,萧何的举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最终还是韩信自身具备的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韩信,淮阴人,因家贫投军,在项羽军中不得重用。最终决定背楚投汉。韩信初到刘邦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很明显,刘邦对于项羽是不具备任何忠诚度的,反倒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反叛。对于韩信这样一个来自对方阵营的叛将,刘邦方面更多的是提防,怎么可能重用。

倒是萧何在与韩信的交往中,觉得韩信是一个人才。韩信在刘邦手下不得重用,就逃走了。萧何得知,连夜追回韩信。并极力劝服刘邦。萧何称得到优秀的将军不难。但如同韩信这样的国士,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王欲带军重回汉中,争夺天下,除了使用韩信以外,没有其他人选。希望大王能够听取我的意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韩信只是一个背着项羽的职业军人,当然无法得到刘邦的信任。但萧何则不然。萧何与刘邦本是知交。在刘邦起兵前萧何担任沛县主吏掾,刘邦多次犯法,均为萧何所袒护。刘邦担任亭长,带领诸人服徭役,别人一般送三百钱饯行,独有萧何送五百钱。沛令准备起兵,本意约刘邦共同反秦。后沛令反悔,萧何与刘邦等共杀沛令,一同起兵。起兵之后,萧何一直在刘邦身边辅佐。刘邦封为汉王,萧何担任丞相。可以说萧何一直追随刘邦,是刘邦最为信任的人,也是最为忠诚的人。这样的人向刘邦举荐,当然效果不一样。

因为萧何的举荐,刘邦对于韩信重视了起来。刘邦起兵于沛县,走到今天也是历经大战。本身具备极强的军事素质。其对于韩信的考察是全方面的,也是专业的 。军事统帅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刘邦集团夺取天下的事业能否成功。说到底,内部人的举荐让韩信真正进入内部考察的范围。最后韩信能够拜将,靠的还是过硬的军事素质。刘邦拜韩信为将,可以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包括内部的军事将领。

韩信拜将后很快通过自己的军事素质树立在刘邦集团内部的权威。首先韩信为刘邦策划了出击三秦、决战项羽的军事方略。通过进击三秦,建立了属于自己根据地,壮大了自己力量,削弱了项羽的实力。同时避免了战争初期与项羽的直接对决。具体在战术上则使用明修栈 道 , 暗渡陈仓的方式,率军攻占三秦,震惊天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出关后韩信分兵两路的的战术,一路由刘邦亲自率领直接攻向项羽的老窝彭城;一路则由韩信带领对项羽进行包抄。使楚军不得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对于韩信分兵的战法,项羽也进行了分兵。自己率军与刘邦进行决战,直接击败刘邦。同时派大将龙且率20万大军与韩信决战。但龙且为韩信所败,本人亦在军中战死。 从而挽回败局,楚汉双方重回对峙局面。

垓下决战中,韩信亲自指挥三十万大军与项羽的十万大军决战。将项羽所部重重围困。项羽突围,为汉军所追杀,最终在乌江边自刎。此战韩信奠定了军事大家的历史地位。

韩信因出身问题一开始并未得到刘邦集团的重视,他的第一步是靠萧何的举荐才得以进行刘邦集团的。不过之后,韩信的地位逐步提升,内部权威的树立,却是靠自己的军事才能得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刘邦集团内部武将众多,却被韩信这个外来人占了统帅之位的重要原因。所以,韩信的成功虽然萧何起了很大作用,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韩信自己。成也萧何,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二、韩信的失败是因为自己政治上的愚蠢,与萧何其实关系并不大。

韩信凭借军事素质在刘邦集团中很快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也成为集团内部的重要人物。刘邦对其极为信任,委以重任。刘邦吸取韩信的建议分兵两路,自己领军与项羽开战,实际上是将最为强大的军事对手留给了自己。而韩信则需要借助刘邦牵制项羽的时机,在其他战场上夺取胜利。韩信在不断夺取胜利的同时,手中的兵力也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可以与刘邦、项羽相抗衡的并立之势。

能够任由韩信独自统领重兵自由发展,完全是基于刘邦对韩信的信任。不过显然韩信愧对了刘邦的信任。韩信在攻占齐地后,上书刘邦要求封王。这一举动几乎是对刘邦的明示背叛。因为刘邦不过是汉王,韩信要求称王,也就意味着要与刘邦并立,不臣之心已经显露。也正是这一时刻,韩信与刘邦集团已经事实分裂。双方没有即时翻脸,还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项羽。而萧何作为刘邦集团的重要人物,他的立场始终是站在刘邦一方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很多历史分析认为,韩信没有利用自己在刘邦与项羽间的平衡作用,最终导致自己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这一看法,其实是有一定片面性的。第一,任何所谓的平衡作用都是取巧,不足以建立自己的独立地位。韩信当时并没有独立于刘邦的实力。韩信的重要性在于对刘邦的助力作用较大。但总体上来说,项羽才是二人最大的威胁。一旦韩信背叛刘邦,两个人正式分裂,将会形成继续合作的障碍。而二者不能合作的情况下,单独一方均不能独自战胜项羽。项羽固然不会放过刘邦,对于背叛自己的韩信,却也不会有任何手软。韩信与刘邦在当时不能分裂,也不敢分裂,只有合作才能有取胜的机会。

第二,项羽过于强大,对刘邦与韩信的威胁远胜于对方。项羽的强大,是可以预见的。对于刘邦、韩信二人的威胁也最为重要的。韩信当时选择独立于刘邦,无异于背叛。这种情况下,既不能与刘邦展开合作,自己又无力独自对付项羽。同时将刘邦与项羽进行比较,相信韩信一定会选择先消灭实力最强、威胁最大的项羽。至于刘邦吗,则需要再找时机。刘邦对于韩信的想法是心知肚明,当初他也是通过隐忍这一招术东山再起。虽然知道韩信不怀好心,可是项羽才是最大的威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第三,韩信对刘邦的背叛,时机还不成熟。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背叛自己的主公是一种政治上的可耻行为。就如同项羽计杀义帝,导致诸侯讨伐。其实诸侯反叛之心早已有之,比如刘邦就是在一直积蓄力量。可是只有有一个正当理由时,才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的反叛行为,在政治上不但不失分,反而会被加上一个大义的名义。韩信反叛刘邦,在当时来说并不得人心,自己也会背上骂名。项羽的前例就在眼前,韩信当然会有所顾虑。

如果说韩信背叛刘邦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那他要求封王在政治上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除了暴露自己的野心之外,并没有实际的利益。刘邦阵容中视其为叛徒。那些对其钦佩的将领对其也产生了看法,可以说这一举动尽失人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并不对

当刘邦与韩信二人最大的对手项羽被打败以后,二人开始了直接的博弈。此时的韩信才发现,在刘邦的带领下,他是天下无敌的军神。站在刘邦的对立面,他却是没有还手之力。刘邦这个男人,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一直在前线与项羽直接对抗,在他的统领下,天下诸侯团结起来一起击败项羽。最后一战虽是韩信指挥,可是当时他的手中的大军远超于项羽。

固然韩信有其不世的才华,可是刘邦却是真正的英雄。在能力上他比韩信更强,手腕更为强硬。几次交手后,韩信被夺王,封为淮阴侯被软禁在家中。此时他的命运早已注定。是否是萧何约其进宫,是不是吕后自行决定对其进行诛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对于韩信之死并无异议,只不过刘邦名义上没有直接下令诛杀有功之臣而已。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