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不听调是什么意思(听调不听宣什么意思)

古代甚至近代北洋军阀时代,都出现过类似情景,就是某地的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军阀经常会用这种办法来平衡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直白的说就是自保。

这是一种互相妥协的结果,军阀和中央之间达成某种明面的或者心照不宣的规则,从而使双方均获得相应的利益。

听调不听宣是啥意思呢?其实就是某武将(军阀)不接受进京觐见的召旨,但是会接受兵部的调令,到指定的地点参加军事任务。此武将(军阀)可以根据自己的研判结果选择亲自带队或者派遣手下人领兵。

古代的武将“听调不听宣”

这就意味着此武将(军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独自进京带来的巨大风险,比如半路被黑或者在京城被诱杀。与此同时,朝廷也能最大程度的把这个武将(军阀)利用起来,镇压个反叛民变什么的,至少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西游记里的小军阀二郎神就是这么操作的,只不过他是艺高人胆大,亲自出马了。现实里就是当年围剿苏区红军的时候,地方上的大小军阀们也没人进京听老蒋面授机宜的,不过是按照军政部的调令派兵围剿而已,至于一线的部队怎么打,那就是得听军阀们自己的安排了。老蒋说话他们可不听,每每给这帮军阀们下令就跟求爷爷告奶奶一样“……望兄以大局为重,速发兵进剿……”

古代很多大将。军阀,都是实力对比后为避免互相损耗投降的,战场上献降书,或者托中间人谈判。各种原因达成暂时妥协投降,但结果就是不信任。比如清军和吴三桂,罗艺等。朝廷有可能赢但也会损失巨大就也会选择允许。

古代的武将“听调不听宣”

所以,听调就是我可以带兵听命令打仗或者移防。不听宣就是不到朝廷当面听旨。免得被扣押或者暗算。因此有些朝廷为了暗算军阀,就在其移防过程中暗算。

因为古代大将个个都有自己的人马,山高皇帝远的,各自为王,吃香的喝辣的,朝廷对我好我可以听你的,你要是对我不太好,那我就得想想了。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凡事都讲个理,没有理你的道路就很难走啊,就像古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是曹操的上司,但是曹操表面上听上司的,但是其实一点都不听天子的,因为曹操的势力早已盖过天子,那就有人说了,就直接杀了上司,自己当天子呗。那可不行啊,为什么呢?这就是说凡事都讲个理吗,我要是直接杀了你难以服众啊。表我可以任你调遣,实际上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听调不听宣”指的是只听从调动而不接受宣召。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驻守灌江口的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了。而在现实的历史长河中,也的确存在一些将领“听调不听宣”。正如二郎神之所以听调不听宣,是因为他与玉皇大帝的关系并不和睦,二人心存嫌隙。而将领如此作,也往往是称霸一方,皇帝难以掌控,所以才会出现这一现象。

如隋唐名将罗艺,面对隋末天下大乱的局势,趁机称雄北方,引得各方势力拉拢。最早靠山王杨林前往招抚,罗艺就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件是部下兵马归他调度,永镇燕山;第二件是名虽降隋,却不上朝见驾,听调不听宣;第三件是享有生杀大权。”

古代的武将“听调不听宣”

晚清太平军大兴,洪秀全带领上帝教一干信徒从广西一路打到江南地区,这一路上也招揽了一批会党、土匪等头领。其中很多头领并不完全服从天王洪秀全的领导,因而也要求“听调不听宣”。如捻军首领张乐行,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长期作战于淮北地区,听调不听宣,与太平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古代的武将“听调不听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