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红军观后感

永远的红军观后感1

最近,父亲送给我一本名叫《永远的红军》的课外书,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这本书里讲的都是一个个革命英雄的故事,比如陈运春13岁时就参加了红军,钟招子的八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红军英雄团长黄开湘等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一个个感人的红军故事,点燃了我内心信仰的火花,让我深深感受到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血染的红军利剑—钟伟健”。钟伟健毕业于黄埔军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钟伟健巧妙地将第六军存放在汉口的枪支弹药运送到贺龙的二十军,并参加南昌起义。1935年初,钟伟健在战场上,因腹部中弹,失血过多,再也没能醒来,年龄定格在了28岁。正是有了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我们今天的生活才会那么幸福。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能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能过上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生活,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现代化的教育,那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幸福。反观现如今,很多同学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过度挥霍,虚度光阴,忘记了好日子是如何来之不易的。 《永远的红军》一书让我深刻了解了那一段光辉的艰苦岁月,也更懂得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牢牢地记住革命前辈,奋发图强,勤奋学习,长大后要好好报答伟大的祖国!

永远的红军观后感2

“他们是不老的传奇。在他们身上,有对生死的坦然无畏,对信仰的坚定纯粹,对生活的乐观豁达。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红军。”邓文君编著的《永远的红军》这本书读后令我受益匪浅,使我难以忘怀。书中的一字一句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这本书由《我要当红军》《我送亲人当红军》《永远的红军》等36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兴国县13岁的陈运春抱着“要为贫苦百姓打天下”的决心偷偷地去当红军;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八兄弟一齐报名当红军,后来这八兄弟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满门忠烈,无后代,无姓名记载;于都县银坑镇窖前村的钟招子将8个儿子送去当红军,分别时她对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可一等就是20多年,直到1960年钟招子逝世都没有等到一个儿子回来。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不惜流血牺牲也要参加红军?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军战士为什么会无所畏惧呢?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而这信仰就是国家,就是人民!他们要跟随共产党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他们自参加红军的那天起,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20世纪30年代,瑞金人口为23万多人,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革命斗争,有3.5万人参加长征,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河南新县当时人口不足10万人,为革命牺牲了5.5万多人;兴国全县8万多人参加红军作战,仅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烈士就有1.2万名,可以说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长眠着一位兴国籍烈士!这些悲壮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我一定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永远的红军观后感3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伟大的红军战士们。最近我看了《永远的红军》这本书,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苦和红军的伟大!《永远的红军》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个年代红军的感人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有“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等伟大战役。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血泪;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敬仰!在书中我见到刚刚学的课文《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艰苦卓绝,更感受到了红军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其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讲的是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攀桥栏,踏着索道与敌人激战抢夺泸定桥的故事,泸定桥是当时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这场战役的胜利也是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的一个关键点。在这个故事中,我真正体会了红军的勇敢与团结,真正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永远的红军,永远的丰碑!《永远的红军》这本书让深刻领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我们不敢忘!今日的和平是先辈们用血泪换来的!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作为一名享受着时代荣光的少年,我想说,强国有我!强国有我们!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