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汇总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

一、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
选择性 选择一部分的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的刺激作为背景
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

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

理解性利用我们的经验对知觉的对象加以解释

二、情绪的分类

情感的分类举例
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强的、带有弥散性心理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激情爆发式 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范进中举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

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地震来

临时的紧张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的分类举例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集体感、荣誉感
理智感人们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求知欲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社会现象、艺术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四、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特征神经活动特征代表形象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易转移目标强、平衡、灵活孙悟空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易冲动强、不平衡张飞
黏液质踏实、沉稳、冷静、灵活性不足强、平衡、不灵活林冲
抑郁质多愁善感、敏锐、温柔怯懦林黛玉

 

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阶段性与连续性 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新的心理特征
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特质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特质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
差异性 个体之间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
平衡:图式与环境信息之间的相互协调状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通过感知觉、运动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 2-7岁 没有形成守恒概念、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 7-11、12岁 形成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思维具体化
前运算阶段 11、12岁后 形成抽像逻辑思维

七、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发展阶段 年龄区间 发展冲突 发展任务 发展的条件
婴儿前期 0―2岁 信任与怀疑 培养信任感,发展希望品质 得到恰当、及时的照顾
婴儿后期 2―4岁 自主与羞耻 培养自主感,发展意志品质 可独立处理许多事情体会到自己的能力
幼儿期 4―7岁 主动与内疚 培养主动感,发展目标品质 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和意志探索世界
童年期 7―12岁 勤奋与自卑 培养勤奋感,发展能力品质 在学业方面的努力获得认可
青少年期 12―18岁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培养自我同一性,发展诚实品质 统合各方面的自我,了解自己,与环境保持协调

 

八、学习与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 重要概念
桑代克的试误说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大部分学习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参与性学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观
格式塔的顿悟说 学习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
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奥苏伯尔的

有意义学习理论

按照学习方式,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按照学习材料与现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学习可以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知识不是客观,绝对的真理,知识只是一种对真理的表征,知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学习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观:学生有着自己的丰富的经验世界,他们的学习是主动地建构个性化的经验世界
教学观:教学应重视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